2023年8月6日,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党总支书记王明欣、副教授王颖冲以及北外学生组成的中国文博“走出去”实践调研团队一行10人启程到访英国。
【中国文博“走出去”实践调研团队】
赴英前,团队成员到访国家博物馆,与国博负责人就展览策划、展品翻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参观主题展览,全面了解展品介绍和双语解说,积累大量语言、文化和多模态素材,制作双语视频,发布社交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为赴英交流提供相关语言支持经验支持。
【团队与国家博物馆负责人研讨】
8月6日土耳其转机期间,团队成员多模态全方位研究伊斯坦布尔机场博物馆,深层次学习国际博物馆的管理经验,探讨结合文化元素与旅行体验的展览策略。
【王颖冲为团队成员介绍土耳其历史文化和文博创意】
8月7日,实践调研团队一行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展调研学习。在这个九百万人口,超五百座博物馆的城市里,调研团队选择了最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座博物馆。通过拍摄、访谈等形式,深入学习这些博物馆的经验,了解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调研团队的第一站选择了闻名遐迩的大英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因其庞大的馆藏和丰富的经验而吸引着全球观众。调研团队详细考察了大英博物馆策划的近期特展——“China’s Hidden Century 晚清百态”,从文物展示、策展规划等角度,全面了解国际化文博设计。
【“晚清百态”特展展厅】
【“晚清百态”展览】
除该特展,调研团队也对其他展厅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如今这个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时代,全球多国文化都值得学习、思考。而大英博物馆的丰厚馆藏就是很好的学习对象,无论是东亚文明、或是非洲文化等等,人们都可以从大英博物馆中窥见一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
从大英博物馆出来后的下一站,调研团队选择了位于泰晤士河旁边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在这里,调研团队研究了近现代文博藏品的对外传播模式,还研究了现今时代的主流艺术文化与发展历史,对如何更好推动中国现当代藏品,尤其是艺术品走向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8月8日,调研团一行在大英博物馆与高级解说经理(Senior interpretation manager)Natalie Buy以及音频导览系统开发负责人Yiman Lin举行了座谈会,就博物馆策展、文化翻译、文博数字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王明欣介绍了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的基本情况和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希望通过调研和讨论进一步了解英国的文博和文化产业,并借此介绍中国文化,借鉴相关经验以优化中国文博的发展路线。之后两位工作人员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提供了耐心而专业的解答,并与北外师生交流了大英博物馆展览的用户反馈,以及文博翻译与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座谈中,Natalie对于文物借用流程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强调展览内容与受众类型之间的平衡。她提到,在展览文本编辑时,要保持文字简洁易懂,同时确保准确传达故事和信息。双方一致认为文博翻译需要丰富的学术背景、高度严谨的译者精神、极强的跨文化意识和受众意识,这对于处理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博话语尤为重要。
Yiman则分享了大英博物馆的导览系统演变过程,以及语音导览应用软件的问题。她阐述了语音导览的翻译挑战和技术挑战,强调语音导览翻译应具有可朗读性和地道性。同学们也对大英博物馆的语音导览系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一一做了回应和记录。
王颖冲就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建设与大英博物馆的两位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讨。Natalie认为,可以深度挖掘语言博物馆背后的人物故事,激发游客兴趣。大学博物馆的建设或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策展尝试,探索语言使用者和跨文化交际实践者的经历与故事。座谈会中还涉及到特展名称的翻译、海报选择和语音导览的等具体问题。双方共同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思考。
【向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赠送北外文创礼物】
【与会人员在大英博物馆正门外合影】
团员们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博物馆策展和文化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在会谈中展现了北外学子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此次座谈也为双方今后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8月9日,中国文博“走出去”海外实践团一行10人到访剑桥大学,调研剑桥大学出版社书店,收集文博产品开发策略素材。
剑桥大学出版社书店坐落在三一街(Trinity Street)拐角处,玻璃橱窗里展示的图书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实践团一行调研了解书店布局和书籍陈列方式,整理剑桥大学出版社书店文博产品种类、形式及推广模式等素材信息,加深了对中英文博产品差异的了解,为今后构思国内文博产品推广建设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8月11日,实践团赴牛津布鲁克斯孔子学院调研并与孔院教师座谈。中方教师王莉向师生们介绍了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概况。该院由中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共同创办,是全球首家由中国出版机构与国外大学合作共建、具有出版特色的孔子学院。实践团了解了布鲁克斯孔子学院在学术研究和出版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它如何利用独特资源优势,成为沟通中英出版、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王明欣、王颖冲与牛津布鲁克斯孔子学院王莉老师合影】
孔院教师对实践团文博“走出去”的主题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它可以纳入孔子学院的教学和研讨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实践团师生在牛津布鲁克斯孔子学院合影】
8月10日至13日期间,实践团先后赴国家美术(National Gallery)、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展开文博主题调研。
国家美术馆收藏了达·芬奇、拉斐尔、塞尚、梵·高等名家名作。其展品大致按照时间顺序陈列,同时按照不同风格派系加以区分。展品的专业性较高,但参观者可通过携带式导览设备了解展品背景信息,疫情期间该馆还曾在官网开设线上游览,这些数字化举措为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拥有8000万件动植物和化石矿物标本,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模态叠加的展览介绍方式让实践团成员受益匪浅,对中国科普博物馆的展厅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作为规模仅次于大英博物馆的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V&A博物馆自成立时就被赋予了教育民众的使命。和英国众多国立博物馆一样,V&A博物馆经常举办国际交流、普及讲座和青少年互动活动,并在注重教育性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娱乐性。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参观者设计独特的参访路线,也使得博物馆更加人性化。
通过对三大博物馆的调研学习,团队成员对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互动式体验、多模态讲解和数字化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博物馆不仅要呈现展品,更需要通过改善受众体验来加强博物馆教育功能,这也为中国的文化展览和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新的思路。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按照小组任务采集各展馆的语言素材和多模态素材,积累图片视频资料,并在当天活动后围绕学习成果开展研讨,分组完成语料整理和音像编辑。师生就策展布展、展签翻译、文博数字化、受众分析等议题热烈讨论,为回国后形成丰富实践成果奠定基础,以期为文博“走出去”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助力中国文博产业走向世界,走进人心,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