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 |
—— 博士(美国) —— |
|
职称 |
—— 副教授 —— |
Email |
—— vivian.liu@bfsu.edu.cn —— |
教授课程 |
—— 跨文化传播、质性研究方法、汉译英交传 —— |
研究方向 |
—— 移民和旅居者的文化他者身份、族际交往与冲突 —— |
工作经历 |
|
教育背景 |
—— 2011-2017: 俄克拉荷马大学,传播学博士 —— 2006-2007: 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证书项目 —— 2005-2008: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 —— 2001-2004: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学(英语)学士 —— |
学术兼职 |
—— 全美传播学协会成员 —— 国际传播学协会成员 —— 中国传播协会成员 —— |
|
海外经历 |
—— 2011-2017:俄克拉荷马大学,博士 —— |
|
学术成果
|
—— 最新研究请点击这里 —— —— 2015:【专著】《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7: Communication with Non-host-nationals In Migration: The Case of Sojourning Studen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S. M. Croucher & J. Caetano (Eds.), The Mi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panion, Taylor & Francis —— 2017: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全球本土化:宝典、本土呈现以及国家意识形态.中国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年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通过经由介导的社会互动走向自我心理功能:维果茨基文化发展理论之于旅华美国人文化适应的应用.中国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年刊 (卷一,285-30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 美剧的跨国界流动与解读.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年第一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 (CSSCI 集刊来源) —— 2015: Tweeting, re-tweeting and commenting: China’s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age of ICT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5(6), 1-17, doi 10.1080/01292986.2015.1013971 (SSCI journal, 本文名列2016年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论文下载排行榜前十) —— 2015: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ore than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debate. Top Stud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Las Vegas, Nevada —— 2014: Accultur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S.: Un-abandoned original culture and intraethnic communication. To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hicago, IL. —— 2013: 跨文化传播:范式之争与全球一体化的新角度. 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16-22 —— 2008: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国际传播不平等.东南传播, 24-26 —— |
|
主持项目 |
—— 2017:“美国旅居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体验分析”,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新入职教师研究启动基金 —— |
|
奖励 与 荣誉 |
—— 2015: Robberson研究基金,俄克拉荷马大学研究生院授予 —— |
|
应邀讲座 |
—— 2017-03: “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北京大学 —— 2016-06:“ 质性研究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 —— 2016-06: “扎根理论专题讲座”, 学术中国 —— |
|
主旨发言 |
—— 2015-11-16: “跨文化解读:中国观众与美剧”,北京师范大学 —— 2015-7-24:“公共事件语境下研究新媒体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路径”,中国传媒大学 —— 2013-7-27:“跨文化传播的范式之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 |
|
媒体采访 |
|
|